云上随州

解决问题得从根上入手

2023-11-24 13:51  

      治病要治本,刨树要刨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永远落在腐败问题后面,只有从根上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才能把基层这片森林治理好。

  从上级官僚主义抓起,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

  基层形式主义往往来自上级官僚主义,解决问题就要从上级抓起。从调研情况看,多年基层减负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在于“板子只往下拍,不往上打”。某市纪委书记谈到,治理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作风腐败问题,不仅要看表现,更要看原因,既要由表及里,更要以下看上,厘清到底是基层的责任还是上级的责任,不能把所有问题的责任都打包让基层干部承担。

  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有针对性地“向上施治”,有的把决策部署不顾基层实际问题作为派驻监督任务清单,有的要求相关部门对“拍脑袋”布置任务问题开展自查自纠。“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留下的‘硬骨头’很难靠市县两级解决”,某市纪委监委党风室负责人讲到,只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严起,追责问责要追根溯源向上看,打掉“官老爷”的“大架子”,吹走“坐机关”的“衙门风”,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从治理情况看,有些地方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程中,还存在上下一般粗的“大水漫灌”现象,甚至以形式治形式、用官僚对官僚。基层情况复杂,各地差异很大,治理基层问题必须精准把握当地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科学务实地安排部署工作,才能有效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地方都在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精准施策,例如某市根据地区民俗特点整治“酒驾背后的作风、腐败”问题,内蒙古赤峰市针对农区牧区差异,有侧重地明确各地监督重点,避免监督“大锅乱炖”“撒胡椒面”。

  从责任上肩抓起,解决监管“等靠要拖”问题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纪委只是协助,解决基层风腐问题关键还在各级党委。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本单位监督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等上级、靠纪委、要条件、拖时间问题。有基层纪检干部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单位讲起大气候头头是道,抓自身小气候建设却空洞泛化,导致‘小问题没人管,出了大问题纪委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比如山西大同市纪委监委推行的主体责任谈话制度、内蒙古赤峰市纪委监委开展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联席会议制度等,通过带着问题谈、围绕责任议等方式,督促县区主要领导种好“责任田”。“纪委很难一竿子插到底,再往下传导还存在困难。往往是发现问题时谈话批评有效果,过上一段时间或者换了领导后,就会故态复萌”。对此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建议,需要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考核机制,解决目前存在的大而化之、固定周期现象,把抽象的责任细化为具体的指标,用具体制度落实情况考核主体责任履职水平,真正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从问题整改抓起,解决“处分人等于整改事”问题

  重惩轻治的整改“无力症”,是基层风腐问题树倒根存、屡治屡犯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必须向“后半篇文章”发力。为解决“光打雷不下雨”的伪整改,多地强调树立全周期理念,把问题整改嵌入整篇文章。不少干部提到当地建立的“开案即改”机制,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启动专项治理,对共性问题“现查现改、立查立改”。还有的“整改未动,调研先行”,通过调研梳理一类案件、发现一批问题、给出一揽子措施,对问题整改成竹在胸,让治理成效事半功倍。

  “小问题边查边改易,‘硬骨头’长期整改难”,浙江湖州市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这样说。为避免“浅层整改多、深入整改少”和整治“一阵风”,许多地方重视抓常抓长,要求改不到位绝不撒手。某乡镇党委书记介绍,纪委为了抓好整改,提出了明确整改清单。“但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很难靠基层单位自身解决,我们既需要指导更需要支持。如果不帮我们创造改的条件,只要改的结果,那只能逼我们搞材料整改,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对此,许多地方针对“硬骨头”开始制定系统治理长期计划,不仅紧盯主体部门,也督促相关单位打好“组合拳”,对关键点位既“当下改”又“回头看”,坚决靶向施治,除恶务尽。除此之外,现阶段抓整改,一些地方尤其注重将整改效果固化为制度机制,“绝不让整改过后又恢复原样”。

  从“入脑入心”抓起,解决纪律教育空泛表面问题

  “震慑只能管一阵子,教育才是管长远的。”一位基层“老纪检”告诉记者,现在的问题是每年教育培训不少,但总有干部“干馒头没水咽不下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年下来纪律意识淡漠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太大改观。

  纪律教育,内容为王。“身边人最了解身边事,身边事最触动身边人”,不少干部告诉记者,自己最受震撼、印象最深的警示教育都来自身边。从调研了解情况看,仍有单位用其他领域案例时细节满满,用本单位问题干部“活教材”时却讳莫如深。还有地方对各部门特别是涉及专项整治部门的党员干部注重警示教育全覆盖,给农村、乡镇、社区干部警示教育的指标却特别少。除了用好身边人身边事,纪律教育内容还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黑龙江某县纪委宣传干部开玩笑说,“就是要‘看人下菜碟’,一锅菜招待百家客肯定有人不愿意吃。”内容提神解渴,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为改变纪律教育千篇一律“开大会”“板着脸”等枯燥形式,一些基层地方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有的警示教育开在法庭现场,有的结合当地实际打造“马背宣讲团”“清风小马扎”,让纪律教育接了地气;还有的地方得天独厚,利用好红色遗址遗迹等宝贵资源,通过革命先辈事迹感召初心使命。

  从集体经济抓起,解决“穷村爱出富方丈”问题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并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以后,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明显减少”。不少地方介绍工作经验时,都提到这一做法。在东部发达地区调研时,也有干部讲到随着村集体收入的提高,基层腐败问题有所好转。经济发展是治理基层风腐问题的物质基础。“现在好一些的村子嫌检查考核麻烦不愿意争取项目,反而穷村子热衷于此,一旦项目上马钱到手,往往会作别的用途”。一位县纪委书记讲到,“越穷越腐”成为近年来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要想从根子上解决,还得靠提高村集体收入,不然仅靠上级输血很难走出“穷村爱出富方丈”的怪圈。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靠发展解决。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各地都在强村富村方面积极探索。为解决小村弱村缺乏发展条件问题,一些地方推行“大带小”“强带弱”工程,把地域相邻的村庄整合起来,盘活地力人力物力,借助上级政策打造联合强村公司。有干部建议,在农村地区发展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仅靠上级“撒胡椒面”难以解决问题,希望参考“强村带弱村”模式,发动国有企业支援乡村建设,通过联营带动发展,在密切指导中帮助村镇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管企业和管农村是两个概念,现在最头疼的还是没人”,某强村公司负责人谈到,近年来农村地区人才严重流失,不仅大学生回不来,出去打工的能人也不愿返乡。“虽然县里多次组织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但肯到我们公司干活的寥寥无几,希望多创造留人条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真正把乡村振兴做起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