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随州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郭德华带领乡亲同奔致富路

2023-11-13 09:57  

郭德华是随县草店镇石庙村5组的一名残疾人,身残志坚敢作为的他,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积极发展香菇种植和小龙虾养殖。在成为致富的领头雁后不忘众乡邻,将自己的种植和养殖经验分享给周边的农户、贫困户,带领乡亲同奔致富路。目前,在郭德华的带动下,周边的村民和残疾人,相继种植香菇和养殖小龙虾发了家致了富。

逆境求变看准“商机”结缘香菇

郭德华,1970年出生,兄妹5人,排行老四的他,在两三岁的时候因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

从爬行到借助拐杖行走,郭德华从小到大经受过无数异样的目光,过早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也磨炼出了他不服输的性格。

上中学期间,由于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带米、带柴和带菜住读,于是郭德华每周拄着拐杖,背着米和柴以及提着咸菜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艰难行走,步行十多公里山路到校上学。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再加上家庭收入拮据,郭德华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了。

辍学后郭德华为了生活,先是去小林镇拜师学缝纫手艺,后应聘小林镇文化站放映员去下乡放电影。那时候放一场电影只有30元到50元的微薄收入,只能解决家庭的日常开销。

两年后,郭德华看见小镇上摩托车越来越多,他又拄着拐杖到武汉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学成归来后,1990年便在草店镇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凭着一手好手艺在赢得尊严和顾客后,他的好人品也赢得女青年王四的爱,于是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随着两个孩子的慢慢长大,单凭修摩托车已经难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为了养家糊口,郭德华逆境求变,开始用心寻找新的出路。

面对家乡香菇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有人在这里开始种植香菇,而且以盛产花菇而闻名全国。郭德华亲眼看到草店镇周边村民,依靠党的优惠政策先后种植花菇逐渐富裕起来。他通过咨询了解到香菇的种植管理简单而且劳动量也不大,技术也比较容易掌握,是一份十分适合残疾人的工作,于是他及时抓住这一商机,和妻子商量在老家村前屋后尝试种植花菇,开始与香菇结下不解之缘。

郭德华在观察袋料的受菌情况

身残志坚不断进取书写辉煌

1994年,郭德华一边在镇上维修摩托维持生活,一边利用老家村前屋后的空地,尝试种植起了香菇。那时的他,为了节省开支,自己利用空闲时间,拄着拐杖艰难地搭建一个个香菇种植大棚,开始了他种植香菇的创业之路。    

头一年,郭德华经过一番艰辛劳作,试种的2000棒香菇虽然收入了两万多元,但和同村村民种植2000棒香菇毛收入达到4万元的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勤奋好学的郭德华对此并不气馁,勤学善思的他一边刻苦钻研,一边慢慢摸索,并虚心向周边香菇种植能手求教。他经常拖着病腿去种植大户家请教种植经验,同时向草店镇菌种厂的技术人员请教灭菌、养菌知识,这些知识让郭德华收获颇丰。为了提高香菇产量和解决杂菌感染问题,郭德华专门到随州新华书店购买《香菇种植》书籍仔细查阅,认真做好笔记,慢慢的积累了香菇种植的宝贵经验,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

为了把香菇种植好,2005年,郭德华正式将香菇种植当成自己的第一产业来做。郭德华讲,他遇到很多困难,他自己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大困难。创业初,由于没有创业资金,他找关系到处贷款借钱种植香菇。2006年,他在2000棒的种植数量上,又投资种植了4000棒香菇,毛收入从2005年的两万元左右增加到四万多元。2020年,他又种植了6000棒香菇,毛收入达到七万多元。2021年,他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又种了8000棒香菇,香菇大棚从最开始的7个增加到现如今的12个,年毛收入从7万多元增加到如今的10余万元。他种植的香菇也从最开始的一棒年产量平均2两,到现在每棒产量达到了半斤以上,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种菇能手。

郭德华在查看大棚温度和湿度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郭德华终于苦尽甘来,不仅香菇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收入也逐年增加,而且还不断书写出人生的辉煌。他通过残联的推荐,在辽宁省定制了矫形器,行动更加便捷了,也终于不用依靠拐杖行走了。自此,他的生活之路也由原来的崎岖不平变得宽阔平坦,创业的劲头也更足了。他不光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人,而且他的小儿子3年前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上海中冶集团工作,成为央企高管。2010年郭德华还花17万元,将家里的土房子进行了翻新,建成3间2层的新楼房,让跟随自己多年打拼的家人有了一个舒心的归宿。2019年郭德华花3个月的时间,克服诸多不便,最终通过了C2驾驶证的考试,利用多年辛苦积攒的积蓄购置了一辆小轿车,享受到了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郭德华终于实现了少年时候的梦,凭借辛勤和努力,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说起自己种植香菇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郭德华说,自己成功有一半是妻子的功劳。他的妻子王四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和支持,是他励志创业的最大动力。说起妻子多年付出,郭德华对妻子充满了愧疚。

寻找产业担起责任反哺社会

2013年,郭德华在中央电视台3套致富频道上,看到湖北省潜江市农民养殖小龙虾走俏并且致富的新闻后,给他很大的触动。

寻找到适合自己和乡邻共同富裕的香菇种植产业后,郭德华又把养殖小龙虾当成自己带动乡邻的第二产业来做。他投资2万元,挖了4口虾池,从水产批发部购买了500斤小龙虾种开始养殖,龙虾长大后又以20元到30元一斤不等的价格出售,结果试养取得成功,不仅在第一年回本,而且净赚了2万元,喜出望外的郭德华开始筹划引导乡邻一起扩大养殖规模。

在郭德华的带动下,目前村里种植香菇和养殖龙虾的村民多达40多户,每户年平均收入达到6万多元,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郭德华认为,自己是草店镇农民的孩子,这几年致富了,就应该致富不忘乡邻,把残疾人、贫困户时刻挂在心间。希望将自己在种植香菇和养殖龙虾创业打拼过程中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平时,只要接到求助电话,郭德华总会及时赶过去,帮助指导和解决香菇种植难题,有时候甚至误了家里的活计,他的妻子为此总是调侃:在郭德华心里左邻右舍的事情,永远比自己的事情重要。他积极倡导、引领村民种植花菇致富,只要有村民向郭德华讨教种植经验,他总是会毫无保留传授,主动帮助本村和周边农户解决香菇技术难题和产品销售问题,从不收取分文,还免费做起了顾问。

郭德华和村民分享香菇种植经验

“以前我在深圳打工,经常受背井离乡之苦,于是选择回乡,在郭德华的指点和帮助下种香菇,现在我已掌握了花菇的种植经验,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残疾人彭延军告诉记者,目前他在郭德华帮扶和技术指导下,5000棒花菇的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

高财宝,是石庙村5组的村民,原来靠种庄稼每年只有1万多元的微薄收入,2012年,他在郭德华的技术指导下开始养殖小龙虾。2013年,他投资2万元建了3口虾池,正月间投放300斤虾苗,秋季龙虾出售后毛收入5万多元,如今买了新房和小车。

55岁的村民刘涛,以前种植5000棒板菇,年毛收入两万多元。郭德华见刘涛天天在大棚里面忙,可是香菇产量低和质量差,收入总是上不去,他很是着急,主动去刘涛的大棚进行交流,传授盖棚和掀棚以及催化经验,刘涛种植香菇的收入也从之前的1万多元增加到当前的6万多元。

郭德华不仅帮助同村乡亲,也对邻村的村民给予帮助。 鄢家河村的村民李聚强,以前做香菇生意亏了30多万元,郭德华得知李聚强的困境后,主动把自己的后山提供给李聚强养黄牛,并不收一分钱的租金。如今发家的李聚强不仅还完了外债,还去了深圳做起了贩卖牛肉的生意,现如今发富后的李聚强一直念叨郭德华的仗义。

如今,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郭德华,不仅成为该村的香菇种植能手,今年,他还积极筹建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社员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经济共助的“三共”服务,为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的“三缺”社员提供菇种、技术以及香菇营销策略等,有效地解决残友和村民的就业问题。

郭德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我们建合作社的目标不仅是让本社的残友和农民通过努力,实现自强,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希望有更多的残友和村民,用智慧实现自己的价值。种植香菇、养殖龙虾资金回收快,只要肯干、肯吃苦,就会有较高的回报。我有信心,有决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残友和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谈起今后的规划,郭德华信心满满。


通讯员:王涛

责编:刘旺华

审核:周波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