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随州

霞光飞满天,为民奉珠玑——记随州市曾都医院退休职工、志愿者宋天玑

2023-03-13 14:34  

医院,一个方寸之间尽显人生百态的地方,走进的人,或彷徨、或无助、或忐忑。这时,如果迎接你的是一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医者,用温柔的语气主动问你:“同志,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简单的一句问候,可能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在随州市曾都医院,就有这样一个人,她年逾花甲,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却在退休之后,毅然决然地返回医院,继续用真心真情发挥余热,始终坚持为员工、为患者服务。她就是曾都医院退休职工宋天玑,患者们亲切称呼的“宋大姐”,也是曾医人心目中的“宋老师”。

老骥伏枥献余热,不待扬鞭自奋蹄

2002年从医院退休后,闲不住的宋天玑向医院毛遂自荐,担起了医院“职工之家”老年活动室的管理之责。她二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早早起床,提前把开水烧好,卫生打扫好,桌椅布置好,给职工们一个舒适的放松环境。到了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宋天玑又用自学的理疗知识,为大家做推拿、按摩、拔罐、艾灸。从早上7:30到晚上9:30,不间断地推拿按摩,常常使她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有时手臂都肿了,抬都抬不起来。但看到大家慢慢减轻的身体不适,她感到很欣慰,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她也是大家心目中的知心人,都爱和她唠嗑。有什么矛盾误会她总是第一时间帮大家解除。就像她常说:“我只有一个心愿,让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玩的开心、玩的舒服、玩的健康,互助互爱,和睦共处。”

逆流而上战疫情,舍身而出勇担责

国家有难,人人有责。2020年初,在随州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宋天玑联合一群退休职工主动向院党委递交请战书,他们说:医院是我们的家,在医院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坐视不理。自此曾都医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搬运物资、保障家属区物资供应…戴着红袖章的他们,在那个疫情严重的寒冬显得格外耀眼,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由于医院人手短缺,宋天玑和老年志愿服务队的同志们再次请缨,站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上,负责对进入门诊的每一位病友及家属进行流行病史筛查及体温监测。“您好,请测一下体温。”“请问近期您有没有咳嗽发热,两周内有没有外出旅行?”看似很简单的问询其实并不然,为避免监测信息不全而漏掉疑似患者耽误治疗,即使是每天重复无数遍的常规工作,宋天玑也力求更全面一点、更细致一点,为患者和战友们筑牢第一道防线。虽然这样做也导致了患者和家属的反感,抵触、谩骂经常发生,但宋天玑总是陪着笑脸接待、解释,直到患者理解完成工作。多少个日夜,下班后的她声音嘶哑的说不出话,吃完药,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抖擞的回到工作岗位上。从凛冽寒冬到酷暑炎夏,疫情三年,她坚守了三年。

在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面临大量的危重症患者的涌入,医院门急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接诊压力,所有医务人员轻伤不下火线,高烧退了接着干,宋天玑也是如此。很难想象,66岁高龄的她是怎么忍着病痛去帮助更多的人的…

靠前问询解民忧,上善若水暖人心

2023年初,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式启用后,为解决患者就医环境不熟的问题,宋天玑和她的老年志愿服务队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熟悉的岗位。“同志,您需要什么帮助?”“同志,挂号缴费在这边。”“同志,乘坐电梯从这里走”……整个门诊大厅,处处回响着宋天玑热情的声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宋天玑能做到在患者还未开口,就能通过对方的眼神、行动,判断其是否需要帮助,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姿势就能帮助患者少走“弯路”。遇到没有陪护或有残疾的老年患者,宋天玑更会主动去帮助他们挂号、缴费,引导就诊、做检查、取药或住院,提供全程陪诊服务。

有一次,宋天玑在门诊遇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她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来看病,路上小偷偷走了他们钱包,身无分文,既看不了病,也无钱吃饭、坐车回家。宋天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自掏腰包给了他们一些钱,让母子俩看病吃饭、坐车回家。

还有一次,一位从广州回来的盲人,因身体不适,来院就诊,宋天玑看见他下车,立马快步迎上前去,问清楚情况后,牵着他的手去挂号、看病、做检查、取药服药,就诊结束后,又把他送到马路边,帮忙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前这位盲人患者掏出钱想表示感谢,宋天玑笑着对他说:“不用这么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多做实事,无愧于心,这就是我毕生执着的追求。”宋天玑这样说,也在这样做。她常说:“我的父亲曾是曾都医院的中医专家,我的女儿如今也在医院工作,我们三代人都有幸成为了曾医人,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感恩医院,我将继续用我的余生为患者服务,为医院服务。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来源:随州曾都医院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