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随州

以文学之力,助推农民富裕——记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乡土网络名人詹桂华

2022-12-23 10:29   大洪山名胜风景区   喻凯

随州大洪山网讯(喻凯)她是大洪山乡土文学爱好者,她的文学是贴着大地和农民行走的文学。她抬头向前,与时代同行,追赶社会发展步伐;同时,她又目光向后,心系农民,以文学为旗,助力农民与时俱进,同走富裕之路。她,以土为本,以文立身,像田埂上的无名小草,吮吸泥土汁水,散发文艺清香。

她叫詹桂华,1970年生,2021年冬新当选长岗镇第八届人大代表,是随州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兰花协会秘书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是公众号“大洪山文艺”主编,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乐于在乡村耕耘的农民。

一、文化振兴带头人

多年来,山区小乡镇鲜有文学爱好者,着眼“三农”的“土味”创作更是寥寥无几。

2016年,一篇《小镇情深》在网络爆火。从此,一朵文艺星星之火亮了起来,书写大洪山的信心来了,来得一发不可收拾!

她说:“我有一个文学梦,书、笔、柴米油盐,贫穷了半生,追逐了半生!”

追梦的过程很艰苦。十多岁时,暑假做作业,她随手用钢笔在凉床上写下长长的二十多行诗句,年长六岁的大哥说:“妹妹将来应该是个作家。”小小的她,不知道作家是什么,但从那时候起,作家的梦想开始萌芽……高中毕业后做民办教师10多年。工作第一年,她跑去邮局,斥“巨资”订阅了《十月》《小说》两本期刊,而那时每月工资只有80块。同事说她是神经病。有了儿子后,为挣奶粉钱,她白天教学,晚上熬夜写教学论文,多篇作品在《中国教育报》刊发。年底时稿酬比工资还多。

2017年8月,她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大洪山文艺”。一个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在土地上的农民,被网友误认为是端“铁腕”吃“皇粮”的公职人员。误解、批评、愤怒、苛责、讥讽如洪水般向她涌来。山区小镇的小农民哪里经受过这些!有人说她是傻子、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幸运的是,在家人和大洪山宣传文化局的支持鼓励下,她跨过心理的坎,学会了如清风般略过无谓的言语。前行中,她逐渐明白,自己想要在大洪山文化背景下表达什么思想、传递什么精神、展现什么力量。

有人问,你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看,人们误以为做任何事都有目的,却忘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清澈的爱。对她来说,这份清澈的爱是对文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厚爱。

5年来,她坚持用发现的眼光捕捉一手素材,用自己特有的思维创作、编辑。5年来,公众号不断吸粉、发展,逐渐声名远播,这背后是一千多个笔耕不辍的夜晚,是近百万次清脆的按键声。

这5年,也是她年过半百再成长的5年。“大洪山文艺”吸引了众多乡俗文学爱好者,聚集了一大批异地务工的老乡,粉丝们对大洪山底蕴的好奇和对家乡快速发展的热切盼望,赋予了她沉甸甸的责任,推动着她不断学习、前进。她开始尝试把家乡发展融入个人发展当中。

跟风建设的网红桥、千篇一律的小吃街、似曾相识的打卡点、格调混搭的古城镇……如今的旅游景区,同质化十分明显。而大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优渥的自然禀赋,大洪山的未来一定是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她知道,文旅融合一定能激活一波又一波新冠疫情打击之下旅游产业的新动能,为大洪山旅游焕发青春活力助一臂之力。每到节假日,后台总是收到全国各地陌生朋友的旅游咨询,这时的她不再是脑海翻涌的作家,而是化身导游,帮忙规划交通出行、询问票价、设计游玩路线、介绍旅游景点、推荐吃住宝店……俨然是一副“嘴光棍”的模样!

“大洪山文艺”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以大洪山农村生活为题材,有着浓厚的乡土风味。文章和图片充满生活气息,受到众多粉丝喜爱,有时一夜之间就有5000+的浏览量。粉丝告诉她,只要与大洪山有关联的人都在分享她的文章,都在自发地宣传大洪山。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不仅是简单的利益驱动,更是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因此她被很多自媒体及有志人士赋予“公众号达人”的称号。

“大洪山文艺”珠玉在前,许多大洪山本土文学爱好者也加入到文学创作中来,逐渐成为“大洪山文艺”原创主力军。投稿的质量不断提高,数量不断上升,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社会正面反响明显。乡土文学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了乡村发展。一些乡村农人在劳动间隙不再去麻将馆、棋牌室消磨时间,而是尝试着读书、写作、开展亲子诵读等活动,一场文明新风尚在这片山区乡村开始萌生。6年前的那朵文艺星星之火,开始了燎原之势。

二、山区农民贴心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国的广大山村再次迎来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岗镇9个自然村陆陆续续完工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软实力逐步炼成,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新生活,大洪山红色文化筑牢精神新高地,文明新风厚植核心价值观,为乡土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和生动的写作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提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农民不仅是耕田种地的农业生产者,而且是各有所长的百业生产者。农民将伟大的作品写在田野,写在果园,写在种植、养殖合作社,写在大洪山旅游,写在各行各业……1990年,她来到刚满“3岁”的长岗镇,与光阴一同见证长岗镇的成立与成长。她采写鲜活的农民素材和农村故事,以温情细腻的笔法讲述艰苦卓绝的脱贫历程。她记录新农人、新农村、新气象,描绘大洪山美丽风光,抒写特色美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全民奔小康的鲜明印记,为大洪山人文风情留下宝贵的史记,也为大洪山文化的群众宣传起了领旗示范作用。她笔下的农村、农业、农民都是新的,正如这个新时代一样。

2017年,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尤为繁重。当她得知邵姓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后,一篇《住在画中的贫困人家》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许多企业家主动联系帮助,热情购买邵家的农产品,一直愁销的野生葛根粉、优质百花蜜也被爱心人士抢购一空。2019年,邵家住进了新房子,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实实在在、稳稳当当地脱了贫。后来,她继续跟踪调查,在2020年4月续写了《住在画中的贫困人家脱贫了》,为这段扶贫佳话画上圆满句号。

2017年9月,顺应着时代潮流,当有机食品备受推崇时,《大洪山黄牛》面世。文章将深藏大山少被外面世界熟知却又被城里人视为珍宝的黄牛肉推向全国,推向美食家的餐桌——大洪山黄牛肉火了。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途径又多了一条,黄牛养殖户越来越多,黄牛肉销量越来愈大。截至2022年4月底,大洪山本土农民在武汉、随州、襄阳开起了数家“大洪山黄牛肉专卖店”。

“小詹,我在武汉装修门店,准备做各式农产品展示牌,请你帮我写写大洪山农副产品宣传文案。”洪山坪村李女士来电话说,“我十多个大洪山农副产品专卖店在武汉即将开业。”

她帮李女士做了所有的农副产品宣传文案。

她说:“当农民朋友需要我的时候,我乐意帮助他们。”

后来,《大洪山涢水豆腐》、《大洪山野生蜂蜜》、《大洪山野生葛根粉》、《大洪山传统美食》等系列文学作品相继面世,向全世界展示了大洪山物产的魅力。毋庸置疑,在乡村振兴时代洪流中,耳目一新的文学作品带来的经济价值、认知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大洪山土特产的发现、品鉴和推广队伍中,众多农民因此收获颇丰,为农民着想的“詹幺妹”也成为了公认的农民贴心人。

三、土特产搬运工

这是一个流量时代。连续创作的土特产、美食系列文章从全国各地吸引来大批客户,他们既是“大洪山文艺”的粉丝,也是她线上的好友和客户。商业的“地基”是诚信。为了帮助好友、服务客户,做好售前售后工作,她开始亲自下乡走访农户、选购农产品,从源头上把握质量。在先生的配合下,采购、包装、线上线下销售、服务全程经手。她说:“采购和包装都是体力活,一天忙下来,骨头累散架。”离家最近的韵达快递和顺丰快递也吃了很多苦,常常加班帮忙打包。

养蜂是当地农户经济来源之一。几家住在深山老林的农户,住地交通不便,加之人手有限,每年深秋季节,她和先生都会带着采收工具和捎带的物资,去帮忙收割野生蜂蜜,并全部收购。厚厚的一沓现金揣进农户衣兜,做的梦都是蜂蜜味儿!

为了及时收购最新鲜的农副产品,她走遍了乡村的角角落落,田田埂埂,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记录,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需要帮助的农户。

“姑娘,听说你在收购萝卜和白菜,把我的一篓子青菜卖给你,我想换几袋盐钱。”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瘸一拐地走进詹桂华的店铺。

后来才知道,这个六十多岁的困境老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个痴呆儿子相依为命。

“姑娘,我又攒了10多斤鸡蛋,你么时候来我们湾子收购呀?”这是与钟祥接壤的洪山坪村70多岁的空巢老人打给她的电话。老人住在大山脚下,不方便上街。

去乡村的机会多了,发现很多绿色农产品吃不完都被浪费了。她鼓励农户按标准晒豇豆、苦瓜、茄子、辣椒等干菜;秋季收获的红豆、绿豆、黄豆都可以换钱;冬季挖葛根,做风干鸡、熏香肠、腊肉等。农村人挣的钱都是辛苦钱,尤其老人,他们一生习惯了劳动,习惯了为子女付出,没有享福的概念,每当老农看到她,那张苍老黝黑的脸竟然笑得泛起红润。

其实,驱车几十里到偏僻的乡村,收购一点农产品,并不是“划算”的买卖,但她说:“帮助别人,是自己需要。”这句充满哲理的话震惊了她的儿子,“没想到老妈还有这般觉悟境界。”

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质的农产品。土特产销售市场逐渐扩大。大洪山的土特产通过快递,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成为千千万万人餐桌上受青睐的美食。不少留守妇女在她的带动下,也做起了各种线上销售,争做自强自立的女性。

作为长岗镇第八届人大代表,作为山区农民的贴心人,她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发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踏踏实实做好大洪山土特产搬运工,和身边农民一起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